首页

傲柔女王虐男视频

时间:2025-05-26 22:18:37 作者:端午经济持续升温 浙江嘉兴传统民俗“带火”特色产业 浏览量:52628

  中新网嘉兴5月26日电(黄彦君)粽子、咸鸭蛋、香囊……端午佳节脚步渐近,浓郁节日氛围扑面而来。在浙江省嘉兴市,借着民俗活动“东风”,各类端午特色产品迎来产销热潮。

  在嘉兴市秀洲区一家粽子企业内,粽叶香气扑面而来,裹粽师傅双手上下翻飞,一个个饱满精巧的粽子数秒便宣告成型。

  当前正处于端午旺季,这家“百年老字号”粽企日产能最高可达280万只。近年来,其在粽子“出海”上做起文章。2025年年初以来,其累计出口粽子94批次,数量超250万只,带动“中国味道”走向世界。

  “我们在‘粽子出海’上的新突破,得益于在标准创新上的不懈努力。”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,企业将“粽子出海”作为重要战略,在巩固传统的美国、澳大利亚市场的基础上,通过开设海外分公司、参加食品贸易展会、开展社媒营销等方式拓宽新市场。

端午临近,嘉兴一家粽子企业内,工人正在忙碌。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供图

  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,端午节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记忆与情感,与地方民俗活动息息相关。在江南地区,民众素有端午吃“五黄”习俗,其中咸鸭蛋黄、黄酒尤其受欢迎。如今,依托四通八达物流网络,产自“鱼米之乡”的民间美味已畅销全国。

  步入嘉兴市桐乡市大麻镇吉字浜村一家食品有限公司,一颗颗咸鸭蛋被打包装箱,即将发往全国各地。这段时间,这个超级“咸鸭蛋工厂”内,平均每天会有10多万枚咸鸭蛋走下流水线,最远销往新疆、内蒙古、宁夏等地。

  “通过水法腌制,把鸭蛋放入配置好的盐水中,根据不同的温度,控制腌制的时间,这段时间大概腌制30多天就可以了。”该公司副总经理姚青青介绍,腌制咸鸭蛋要从2月开始备货,才能赶上端午这波销售热潮。

2025年5月,嘉兴市一家咸鸭蛋工厂内,工人在挑选咸鸭蛋。桐乡市传媒中心供图

  端午节的仪式感不止限于“舌尖”。近来,在社交媒体平台上,端午香囊、五彩绳等芳香化湿、醒神开窍、辟邪驱虫的功效引发网友热议,话题热度持续走高;线下各大商超货架上,端午装饰花束、艾草锤、粽子文创等供不应求。

  设计造型、放置中草药、手工缝制……在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胥山村,巧手村民们迎来忙碌时节。该地因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曾在此练兵扎营而成名,是端午民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。

  这两年,其以端午民俗文化为切入点,不断开发香囊、彩菱挂件等文创产品,推出文创品牌“胥山香囊”,运营10余个线上平台定期进行直播带货,拓宽村民增收渠道。

  在嘉兴,端午节期间小孩子们还有穿“五毒衣”(“虎衣”)的习俗,寓意辟邪去秽,健康平安成长。每年3月至5月,家住桐乡市崇福镇五丰村的周玉如便会忙得“脚不沾地”。

  “这几天,每天销量都在上百件,根本来不及接单。”周玉如一边忙碌一边说,为应对端午节可能出现的销售高峰,她早早囤了2000余件“五毒衣”的库存。可令她意外的是,短短半个月时间,就卖出了1500多件。

  周玉如制作的“五毒衣”,不仅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,还在款式和设计上进行了创新,更加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需求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
  面对火爆订单,她开始思考如何扩大生产规模。“我们村里有很多会做针线活的阿姨,如果能把她们组织起来一起做,既能提高产量,又能让她们增加一些收入。”周玉如说,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带动村里经济发展,让更多人受益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博雷利:加沙是世界上最大的“露天墓地”

话剧《乌鸦与麻雀》是国家大剧院继制作话剧《十字街头》后,推出的第二部中国影史经典改编系列作品,邀请戏剧导演黄盈执导改编,汇集编剧彭泽凌、舞美设计张鵾鹏、灯光设计韩东、多媒体设计何思思等创作团队,并由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呈现。

北京再生水占年总用水量三成

内江地处成都、重庆两个超大中心城市中间,是国家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、成渝发展主轴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、成渝地区南向开放门户,在成渝中部城市中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均居第一位,是四川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桥头堡。

话剧《联大往事》走进北京大学

据介绍,王华(化名)出生时身体上就布满了咖啡色斑块和大小不一的突起包块。随着年龄增长,包块逐渐增多增大,尤其是腹部和背部的包块,近年来快速膨胀,把王华的脊柱压弯,严重影响正常生活。

低温雨雪冰冻再来袭 湖北多部门加强应对

中泰互免签证生效首日 中国公民赴泰国18258人次

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表示,36年来,“厦门实践”始终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理念,生动诠释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